最新网址:www.xbiqugu.net
    原本的十五人,加上现在增加的三十人,算上冯嬷嬷、李公公和孔嬷嬷这就是四十八人了。

    还有个在养伤的刘三石,一共四十九人伺候他一个。

    看似非常多,但盛老太太做姑娘的时候,就有三十多人伺候。

    她不过一个侯府嫡女罢了,赵兴可是太子。

    也就现在还没搬去东宫,不然的有一两百人。

    搬家的事已定,却不需要赵兴操心。

    他虽然被册封了太子,因为年龄的原因,不需要去早朝站班,还是以学习为主,和之前的区别并不大。

    不过也不是一点变化没有,资善堂的老师多了起来。

    以前教导赵兴的只有韩章这个大相公和海文优这个翰林学士。

    韩章事物繁忙,上课时间有限,主要还是海文优。

    册封太子后,父皇又安排了几个大儒,还有礼部尚书申相公,和吏部尚书庞相公,轮流过来为他上课。

    以前上课时,都是他向韩章和海文优行学生礼,两人后行礼。

    如今则是变成了他们先行君臣之礼,赵兴再行学生礼。

    天地君亲师,没有册封太子之前,皇子也还是臣,他们是授业之师。

    但是如今赵兴是君了,自然就反过来了。

    赵兴上了几天课,家也搬好了。

    这天赵兴散学后,先去给曹皇后请了安,就兴冲冲的来到了永宁宫。

    虽说他平日里每日都是在这边习武,但是和搬过来居住还是有所不同。

    正式搬到这边居住后,赵兴也有了常驻的护卫。

    官家调了三营禁军,三班轮换,日夜护卫永宁殿。

    大宋军制,百人为都设都尉,五都为营设指挥使。

    保护赵兴的三营分别由曹家兄弟和庆元侯嫡长子方中荣担任。

    庆元侯虽然在原剧中没有出现过,但是也不简单。

    祖上是在太宗时期因功封侯,既是勋爵也是将门。

    在汴京侯爵府中,不比宁远侯府差多少。

    只是当代庆元侯一直在北方防御辽国,并不在京。

    以后赵兴入住东宫,这些人都会跟他去东宫。

    曹皇后精心挑选的宫女太监赵兴也都见到了,这些宫女都十五六岁的年纪,姿色上等。

    能入宫做宫女的,除了家世清白外,模样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古代皇帝嫔妃的来源,除了从勋爵文臣人家中挑选外,选秀女和宫女也是主要来源之一,不漂亮怎么行。

    不得不说古代出现那么多昏君不是没有缘由的,从小在这种骄奢淫逸的环境中长大,昏庸也正常。

    以赵兴的身份,这些宫女可以说完全任由他予取予求。

    当然了,以他的年龄,只能想想罢了。

    永宁殿的主殿内,赵兴端坐主位,让人把正在当值的方中荣叫了进来。

    不一会,身穿盔甲的方中荣跟在三水身后,走进了大殿。

    “臣拜见太子殿下!”方中荣行礼道。

    “免礼,赐坐。”赵兴摆了摆手道。

    “谢殿下!”

    殿内侍立的太监闻言连忙搬了一个软凳送了上去。

    方中荣谢恩后,坐了下来,心里却在思考赵兴找他来做什么。

    他来到东宫当值已经有几天了,这还是赵兴第一次找他。

    “孤听闻方指挥有个嫡亲妹妹前不久刚刚及笄,如今正在议亲,尚未定下?”赵兴说道。

    册封太子后,他也不能像以前一样自称我了。

    事实上,之前赵兴也该自称本皇子才是,但是他觉得别扭,一直自称我。

    成为太子就要自称孤,身后每天还有起居郎跟随,必须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起居郎从名字看好像是负责起居的,实际上是负责记录太子的一言一行。

    这样的人皇帝身边也有,以后等皇帝去世后,记录下来的内容都要编撰为史。

    起居郎每天会记录他所做的事,说的话,甚至连晚上和谁同房都会记录下来,同时还会提醒所犯之错。

    赵兴一开始不习惯自称孤,但是身边的起居郎听到就会提醒还跟他摆道理,跟唐僧念经似的。

    一来二去赵兴已经习惯了。

    “回殿下,舍妹确实刚刚及笄,正在议亲。”

    方中荣一头雾水,不明白太子殿下问这个是什么意思。

    难道太子殿下看上他妹妹了?

    不过很快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太子殿下才七八岁,他妹妹都十五了。

    “孤有个表兄,今年十九岁,尚未婚配。孤想为他们保个媒,如何?”赵兴微笑道。

    这些年随着对朝廷内部的情况了解更多,赵兴愈发觉得想要清除那些积弊太难了。

    不过有一点赵兴很明确,兵权他必须掌控。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英国公之女是他未来的太子妃,顾廷烨是他伴读,这些年也培养出了足够的忠诚。

    要是能让表兄娶方家嫡女,军中有影响了力的勋贵他就拉拢到了三家。

    其实赵兴最想拉拢的还是忠敬侯府郑家。

    原剧中赵宗全登基后,就把沈皇后的妹妹赐婚给了忠敬侯府,为的就是拉拢郑家。

    由此可见郑家在军中的影响力有多高。

    郑家祖上在太宗皇帝未继位前就是其心腹,继位后更是提拔其为殿前司都指挥使,掌管宫内禁军,可见对其有多信任。

    也就上一代忠敬侯前几年因病去世了,袭爵的嫡长子还年轻,不然郑家在军中的影响力比顾家还要高。

    可惜郑家这一代就兄弟两人,没有合适的人选。

    “殿下,婚姻大事向来是父母之命,这件事臣做不了主,需要回去禀报家母。”方中荣说道。

    赵兴微笑道:“这是应当的,你下值回去后问问令堂,你转告令堂,孤也就这么一说,愿意与否由她和庆元侯决定。”

    “臣记下了。”方中荣说道。

    这话听听就行了,要是当真就输了。

    ……

    方中荣下值后,回到了家里,直接来到了母亲所在的院子。

    朝廷并不禁止大臣武将带家眷赴任。

    但是边关将领却是不允许把家小全部带上,为的就是防止武将轻易投降,因此方家人都在汴京。

    “母亲!”方中荣行礼道。

    “荣儿回来了,快坐下说话。”程氏笑道。

    方中荣坐下后,说道:“母亲,今日太子殿下单独见了儿子。”

    “殿下找你何事?”程氏问道。

    “太子殿下说要为三妹保媒,想让三妹嫁给右谏议大夫的嫡长子。”方中荣说完,还把赵兴最后说的话跟母亲说了一遍。

    程氏能成为侯府主母,出身也不差,自然不会把赵兴的话当真。

    沉吟了片刻说道:“那朱家是太子生母的舅家,倒也配的上你三妹。只是殿下那个舅舅之前官声不好,殿下为此还用了些手段才让他老实下来。应下这门亲事是福是祸很难说啊。”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wap.xbiqugu.net,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